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乌衣巷口曾相识 > 29 〇二九(第2页)

29 〇二九(第2页)

“末儿(谢渊)以到弱冠之年,此子又在荆州盛名不浅,小弟以为他也该入仕。即便不入仕,也该寻一门婚事。”谢据放下杯盏言道,“还有阿媛,她……荆州虽好却不及会稽安稳。安石居于东山数年,谢氏子女也该送回会稽。”

“此事日后再言,若末儿与阿媛愿意,为人父者自不阻拦。”谢奕言道。

此事再次搁置,谢据也知此事重提已不合时宜。以后谢氏的路要如何走,这些都是子侄们的事。他们只管按照自己的意愿铺路,至于子侄的好坏,又与他们何干?谢氏日后的兴衰与他们也无关。

【荆州刺史府】

桓温听说桓冲在谢氏府邸公然被危及性命时扶着茶盅的右手微微有些颤抖,桓冲是他的幼弟还是他一手带大的未来桓家的继承人。桓温并非无子,只是子嗣资质平平不及桓冲,如今晋庭都如狂风中离开树干的梧桐叶那样沉浮不定,更何况桓家这个做臣子的。他征战在外虽也会小心,但沙场刀剑无眼、他也总得为桓家准备后路。

只是没想到这次会稽那群疯子竟会想釜底抽薪刺杀幼弟桓冲,让他没了稳住后方之人,从此不插手北伐。

“明府息怒,小郎君安然无恙。”郗超此时刚好进门,桓温震怒他本不该上前,只是此事他却也不敢不求情。

因为这个刺客与郗家渊源甚深,郗超身为郗家这一代最为出类拔萃的子孙又怎没听人说起当年曾祖郗鉴与王丞相结亲时还暗中培植了一群心腹刺客来稳定朝局。这群刺客有出自郗家,也有出自琅琊王氏。明面上的风流子弟,暗地里却做着行刺之事,膏粱豪族又有几个是高卧避世之辈?

“敬舆也知,本府已经准备不过问北伐之事,为何建康那群人还要如此?”桓温怅然道,当年把他派遣到荆州的不是朝廷吗?他确实是打下了益州不假,但他从未有过不臣之心,只想积攒力量挥师北伐而已。

“桓公为朝廷殚精竭虑至此,是时人糊涂。”郗超劝慰道,“明府放心,小郎君身边已加派侍卫,定能保其无虞。”

“放心,他王逸少是王丞相从子,又远离朝阙,他此次名为访友,吾等又怎能将人扣下。”桓温无奈道。

王羲之是行刺之事虽已昭然,但就是没有证据,此时桓家羽翼未丰,确实不适合大动干戈。这口气桓温就算再不想咽也只能姑且咽下。

郗超听后不觉松了一口气,桓温若不追究则此事还有余地,若追究起王羲之,那就势必会波及高平郗氏。郗超现在是既想辅助桓温,又想护高平郗氏无恙。哦,若是让他在桓温和郗氏之间二者选其一,郗超还是会选择郗氏吧。他当初选择桓温,为的不也是光复门庭。

桓温不追究刺杀事,郗超心里的石头是落地了,但桓温虽已早早决定放下,却并不得平静,因为他打算放弃北伐的事还未与幼弟桓冲言明。

是时候了,就趁着这个机会吧。桓温仰天长叹,他不知道桓家在这个并不太平的世道里到底能走到什么地步?也不知道自己这辈子是否还有机会还都洛阳。

【谢氏.道韫院中】

道韫醒来时又是夜半,胸前隐隐作痛及屋中遍布的血腥味使得道韫不得不想起白日所发生的事。阿大的会稽旧友要刺杀桓家兄长,那么阿大的意思呢?

桓家当年言王丞相曾许诺北伐却不曾兑现,但道韫却也能稍微理解当年王丞相所为并无错。那么现在呢?是朝廷不想让桓氏北伐,所以才有今日之事。

此事身上带着伤的道韫只觉得自己乃至整个谢氏都置身于朝堂这个巨大的漩涡内,而且此时的谢家并不是能搅弄风雨的舵手,所以谢家这只小船只能谨慎的在风雨飘摇之中安身立命。而自己则一直在谢氏门庭的庇护下安享富贵荣华、她从来都知晓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源自谢氏的庇护。

只是道韫原先只以为桓谢两家是同舟共济,后随着年岁的增加,她却发现事实往往并非如此。

“云珠,他、他今日可否无恙。”道韫稍稍起身牵动伤口后只得乖顺的躺回去。

“桓家郎君已安然回府,女郎无需忧虑。”云珠跪地道,“女郎,婢子代桓公谢您。”

今日若非道韫出手桓冲必死无疑,云珠心系北伐事,自是期待着桓家欣欣向荣。

“你不比谢我,身居荆州,我自是希望桓家安好无恙。”道韫别过脸去道。至于日后、日后……她正烦心,不愿再想此事。

道韫醒后又歇,谢渊虽未受伤却足足躺了三日才醒,等道韫再见到谢渊时则又过了半月。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快穿)大型真香现场  夜将尽  男神他有两副面孔  宁美人在线撩人  重生之新白娘子传奇  霸总的小蜜糖  第一求生主播  见涩起意[古穿今]  我和当年的校草合约结婚了  穿成反派的亡妻(穿书)  陌上离渊  穿成男主的炮灰前妻[穿书]  我家影后直会撩[娱乐圈gl]  这个世界真玄妙  我还在爱你,而你却已忘记  姑息gl  [综]神奈川物语  疯批大小姐一装乖,三爷就沦陷了  万人迷公敌[足球]  我的知青先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