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怎么知道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成的物质 > 1 章(第1页)

1 章(第1页)

简介:这个问题涉及的内容巨多——从原子到原子核,从原子核到质子中子再到夸克,物质的构成被一层一层揭开。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说就是粒子物理和量子场论的(部分)发展史了,而且也有很多前置知识,内容很多,但也很有趣,请耐心听我道来。1、原子核、质子和中子虽然原子的概念在很早之前就被提出了,但是对现代物理中原子的认识,人们一直到20世纪初才有进展。1911年,新西兰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为了

书名:怎么知道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成的?

作者:佚名

来源: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的内容巨多——从原子到原子核,从原子核到质子中子再到夸克,物质的构成被一层一层揭开。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说就是粒子物理和量子场论的(部分)发展史了,而且也有很多前置知识,内容很多,但也很有趣,请耐心听我道来。

1、原子核、质子和中子

虽然原子的概念在很早之前就被提出了,但是对现代物理中原子的认识,人们一直到20世纪初才有进展。

1911年,新西兰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为了验证原子的结构,做了著名的卢瑟福金箔实验[1]:

他用α粒子(其实就是氦原子核)轰击金箔,发现了大角度散射现象,由此提出了卢瑟福原子模型,即原子中存在一个非常小的核心(原子核),具有正电荷Ze,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都在原子核上,然后有Z个带负电的电子绕原子核运动。

图1:卢瑟福金箔实验与卢瑟福原子模型

到了1917年,卢瑟福又把α粒子打到空气中(空气中主要都是氮气,因此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他发现空气会射出一个新的粒子,这个粒子的性质和氢原子核的性质一致,也带正电。

到了1925年的时候,卢瑟福才正确地理解了这个过程,这实际上也是第一个被报道的核反应,他实现了人类历史以来第一次人工核反应:

^{14}N+alpharightarrow^{17}O+p

即氮原子核捕获一个氦原子核,释放出一个质子后,变为氧原子核。

当时的实验发现,原子的质量近似于质子质量的整数倍,由此认为原子核是由整数个质子构成的,再根据原子核的电荷量就能得到质子数。

这对于氢原子核很好用,氢原子核的质量跟一个质子的质量相同,但是对氦原子核就差别很大了——氦原子核带两个正电荷,但是其质量却是氢原子核的四倍,如果氦原子核内有4个质子,那多余的两个正电荷是怎么抵消的呢?对于更重的原子核也有类似的问题。

为了解释实验与猜想的矛盾,1920年卢瑟福首次提出原子核内存在中性粒子的概念,预言了中子的存在。他在皇家学会贝克里安讲座的演讲中提出[3]:

也许在原子核这样微小的范围内,多余的质子吸引了核外电子,形成了一种质量与质子相近的中性粒子。

直到1932年,英国实验物理学家查德维克精心设计了一个实验,发现了中子,并且经过测量了发现,中子的质量与质子的接近。

这使得人们了解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也为后来人类能够利用核能打下了极为重要的基础,可以说:「中子」敲开了人类进入核能时代的大门。查德威克因此获得193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图2:詹姆斯·查德威克,1891.10.20–1974.7.24

2、核力和π介子

解决了原子核构成的问题,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原子核的大小一般为10^{-15}米,而质子又是带正电的,在这么小的范围内,质子之间会存在强烈的电磁排斥力,同性相斥嘛!因此原子核不可能保持稳定,瞬间就会分崩离析,原子核也就不会存在!然而这种现象并没有发生,现实中大部分原子核都是稳定存在的。

为了解释这个现象,当时的科学家认为原子核内应该还存在一种比电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明月若定  绕指柔  听说你不喜欢我[快穿]  我在七零养反派  寻穴记之盗墓惊情  一剑惊雷  隐婚似火:爵爷,宠翻天  梦若梦,不可知  病弱女主她霸气侧漏  科技宅拯救世界  穿成真绿茶假白莲的亲妹妹后  小地主凤栖天下  什么是「无效」的关心?  王妃太鬼畜:夫君,求双修  穿到六零喜当爹[穿书]  她有两幅面孔[重生]  重生之网红侦探  日久成瘾:总裁,用力爱  步飘飖  九零年代好媳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